因为屋里静悄悄的,从早到晚也听不到孩子的声音。
记得这孩子刚出生时,还挺能哭的。
本来没怎么关注过这点的姜珠,心里也犯嘀咕。
这孩子,不会是有抑郁症,或者当初窒息时把脑子憋坏了?
如果是这样,那就更麻烦了。
贺家显然已经成了她走投无路时的最后一步。
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。
到现在她已经休学了一年半,这场苦难她已经受够了。
却发现之前最差的选项都出了差错。
姜珠有些茫然。
她突然给贺家送一个孩子,还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,对贺家来说可能不是惊喜,而是惊吓了。
犹豫了几天,她到底没有带着时萋去医院检查。
真检查出来有什么,还得干预治疗。
再说医院那种地方,进去就是用钱开路的。
手头存下的这点钱,姜珠打算上学用。
至于找妈妈拿学费?
想了想这一年来她对自己的态度,以及自己将要做的事。
恐怕是不行了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来到这个世界以后,时萋第一次出门就是出远门。
从公交车下来,又上了高铁,然后是大巴车......
路是越走越偏。
姜珠在家时也没说要干什么。
不过时萋从姜珠的行为来看,也许、大概、可能。
自己是要做留守儿童了。
这个便宜妈也是真的有恃无恐。
叫不动老母亲去汉江帮忙,就打算把孩子悄悄的送回农村去。
也是个坑妈的主。
想起姜姥姥对自己的态度,时萋有些闹心。
姜珠这还不如直接把她扔了呢。
毕竟大城市里,她想投奔个孤儿院还容易一些。
瞧这跋山涉水的。
到地方她再自己找出路,磨漏十条裤子都够呛能到镇上......
第506章 妈妈带球跑6
时期一路上都左顾右盼寻找机会。
无奈被姜珠用背带捆在胸前,一点都没给她喘息的时间。
姜姥姥看到大门外风尘仆仆,一身狼狈的母女俩。
第一反应就是麻烦。
“姜珠!你怎么回来了?”这一大一小突然到来,让她十分意外。
距离姜姥姥上一次去汉江,已经过去小半年了。
如今的姜珠,比上次看着状态好了很多。
身上虽然带着赶路造成的疲惫,但精气神明显好了一些。
上次去汉江时,姜珠刚出月子便为生计奔波,又被孩子折腾出来的沧桑感,说她四十岁都有人信。
姜珠尴尬的笑了笑:“妈妈,我带孩子回来看看你.......孩子,孩子现在会爬了......”
她眼神躲闪,一时也想不起什么比较好听的借口。
姜姥姥沉默一秒,退后了一步:“先进来吧。”
姜珠看着她的背影,偷偷松了口气。
她也不傻,这段时间妈妈的态度如此明显。
姜珠还以为这次会被拒之门外呢。
再一次庆幸自己的决定是对的。
如果只是打电话,估计她妈会说一些“加油、努力”这类的话。
绝对不会同意过去帮她的忙。
她直接上门就不一样了。
村里都是一些熟悉的老面孔,大家互相知根知底。
妈妈碍于面子也不会在大门外和她撕破脸的。
姜珠走进院门后,目光被房前所吸引。原本空旷的土地已经被翻过,并种上了各种蔬菜。她觉得送孩子回来的决定太对了,妈妈种了这么多东西,小孩子又吃的少,完全够养活宝宝的了。
时萋被捆了一路,已经僵硬酸胀的四肢终于被解放了出来。
她四仰八叉的躺在床上,慢慢活动着身体。
也不管旁边那对没什么感情的母女,说着表面上的客套话。
从进入这个位面到现在,时萋今天与姜珠接触的时间最长。
虽然七个月的宝宝能够发音,但初期都是无意识的。
就算嘴上喊爸爸妈妈,他们的小脑袋里也没有理解这个词汇的意思。
但时萋可不管那些,以姜珠不在意婴儿的态度,她就算现在能下地走,她都不觉得奇怪。
时萋庆幸这次出远门时,自己已经七个月了,至少到了能说话的阶段,她可以发表自己的要求。
这一路上“饿”“尿”不断。
要是不出声,姜珠真有可能把她饿到晕厥,纸尿裤重成大地雷......
除了必须沟通时,给姜珠一点反应。
其余时候她都是高冷的。
时萋懒得在姜珠面前装天才,免得她又升起某些不切合实际的妄想。
姜姥姥看了眼在床上缓慢蛄蛹的孩子。
“佳佳一路上吃什么了?”
姜珠疑惑的问:“谁是佳佳?”
姜姥姥一时僵住,这一世难道有了变化?孩子的名字变了?
她装作口误的笑了笑:“村里的小孩,喊顺嘴了。孩子你给起的什么名?”
这个问题,真的问倒姜珠了。
出生证明上确实有个临时取的名字。
不过那时候是她自己住院生娃,过得浑浑噩噩。
根本不记得细节了,出生证明也确实是护工帮着办理了。
名字?
当时急着取的,她怎么会知道生完就要名字。
根本没有准备。
办理好之后也没怎么注意。
她这几个月也就是“宝宝,宝宝”的喊着。
还没用上名呢。
姜珠想了想从背包里把出生证明翻出来看了看。
“孩子叫姜七七。”
姜姥姥疑惑道:“琪琪?”
“是七七.......”说完她自己也觉得脸上发烫。
孩子养这么大了,她这个当妈的还得查出生证明才知道名字。
姜姥姥只当没看到她的窘迫。
她起身拎了个暖瓶过来,接过姜珠从包里翻出的奶粉和奶瓶。
不甚熟练的给冲了一瓶奶。
“你没有联系孩子的父亲?”看着孩子抱着奶瓶喝的香,姜姥姥闲聊般的问了一句。
姜珠低头整理着刚刚从包里抖落出来的东西,一言不发。
用沉默给出了答案。
见她依旧是这个态度,姜姥姥也懒得再问了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姜珠在老家住了两天。
期间并没有被姜姥姥逼问自己不愿意说的话题。
也没问她什么时候离开。
甚至在她搞不定孩子时,她妈也帮了把手。
姜珠以为她是妥协了。
想来也是的,她坚持了这么久,妈妈看到了她的坚持和决心,态度软化也是必然的。
现在外孙女就在身旁,她这个做姥姥的还真能袖手旁观?
原来在汉江三个人生活的确艰难。
现在都回老家了,肯定不会像之前那么苦了,至少能达到自给自足。
村子里需要支出的地方少,每个月最多交些水电费、米面粮油之类的生活用品,几百块也就够了。
姜珠在心里盘算着,和姜姥姥商量留下孩子的可行性。
曾经可以任她予取予求的妈妈,现在已经变了。
若是放在两年前,她都不需要这样反复斟酌,直接提出要求就是了。
第507章 妈妈带球跑7
姜珠趁着气氛和谐时,向姜姥姥提出了要求:“妈妈,我想下个月就回去上学了。所以能把七七放在你这里吗?”
刚开始休学时,她还满不在意。
觉得自己不过是耽误一年的时间,后面补上就是了。
只是浪费短短的三百多天,算得了什么。
最多就是晚一年毕业,晚一点工作罢了。
但给贺思远生孩子的机会,可只有这一次。
只是退学的时间久了,姜珠渐渐开始怀念学校的生活。
特别是点开设置了“消息免打扰”的班级群后,里面还是一片热闹的景象。
每天都有同学在群里聊天,说的都是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、学校又举办了什么活动........只有她被那份喧闹排除在外。
仿佛这些生活已经是非常遥远的事了,她光是看着那些跳跃的文字,就觉得陌生。
明明她也没有离开多久,明明她还与大家在同一座城市,却好像与曾经的同学成了两个世界的人。
别人想的是作业、考试、crush,她想的则是下个月的房租能不能交上、孩子的奶粉哪里更便宜.......
不等她的思维继续发散下去。
姜姥姥已经冷着脸拒绝了,还是那句话,养孩子的责任她已经完成了,她没有照顾外孙女的义务。
姜珠实在负担不了一个孩子,想找人帮忙,可以把孩子送去爸爸那里,但是想啃老,那是不可能的。
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,本来还算是和谐的气氛,也立刻冷了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