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42章
    路母低低抽泣起来:“动了,动了!能醒就好,能醒就好……”
    说着她看向一旁的路迟绪和路父:“你们也快多叫两声,万一柠柠醒了呢!”
    苏柠:“……”
    路父路母陪了会就被路迟绪劝返:“爸妈,你们先回去吧,这里有我守着。”
    路母责备路迟绪,语气里却全是担忧:“你得注意休息,满眼的红血丝也不怕柠柠醒过来后被你吓到。”
    路迟绪满不在乎地应下一声。
    路母无声叹下一口气,自已的儿子她能不了解吗。
    今晚准通宵,一直守着苏柠,怕错过苏柠的苏醒。
    临走前,路父拍了拍路迟绪的肩膀,厉声道:“去把身上的伤处理一下,像什么话,也不怕儿媳醒来嫌弃。”
    路迟绪对自已的脸和身材还是有自信的,苏柠不会不喜欢,但……肯定不会喜欢一个半残废的老公,手不能提,肩不能扛的。
    送走路父路母后,路迟绪叫来护工守着苏柠,自已则去骨科住院部。
    路迟绪也算骨科常客了,前些天时常光顾换药,骨科值班的医生把他带到诊疗室,给肩膀处的伤口换了药,因为路迟绪又去外面折了一通,不确定有没有骨折,走急诊拍了个片子,幸运的是骨折没有,但软组织损伤有点严重。
    值班医生才研究生毕业,今年考进医院,正是最优秀的牛马年纪,前些天也是他给路迟绪换的药,是个自来熟:“你这胳膊还想要的话就好好养,最近一个月之内都不要提重物,不过度用手,定时换药。”
    说着有些不放心,真诚建议路迟绪:“要不我给你吊起来?”
    这样就能最大程度上保证不二次伤害。
    就是影响形象了点。
    路迟绪:“……不了。”
    苏柠醒过来要是看到了,肯定得吓一跳。
    “我会注意的,麻烦你了。”
    值班医生摆摆手,把换下来的纱布丢进医疗垃圾桶,“客气。”
    路迟绪换好药就下去接了护工的班。
    苏柠自那两次动过之后就没动静了。
    知道能醒,路迟绪便也不着急了,慢慢来。
    随后的两天,路迟绪的作息照旧,白天去集团,晚上的时间都用来陪苏柠。
    原以为苏柠这两天会醒,但却一丁点迹象都没有,就在众人着急想去国外看看的时候,苏柠却醒了。
    吃过饭的午后,护工前来查看苏柠的情况,猝不及防被抓住,护工一抬头就对上苏柠乌黑的双眼。
    护工愣了一下,急忙给路迟绪打电话,激动得都有些语无伦次了:“醒了!醒了!先生,醒了!”
    正值明筑集团高层会议,近些天集团内部氛围紧张,都知道路迟绪心情不是很好,几乎是谁撞枪口谁死,纷纷夹起尾巴做人。
    这会开个会也是大气不敢喘,各部门战战兢兢的汇报完,等着路迟绪的指示。
    尤其是公关部新上任的部长。
    第一次开这种高层会议,又遇到特殊时期,紧张得说话都结巴。
    磕磕碰碰汇报完后,直在心底祈祷,希望路迟绪不要批太狠。
    没想到愿望成真,路迟绪接了个电话。
    众高层就见平日里就算遇到袭击,眉毛都不带皱一下的路总,竟然震惊地从位置上站了起来。
    丢下一句:“没汇报的发我邮箱。”就急匆匆离去。
    留下一众人面面相觑。
    有知情的人使眼色:“约摸着是医院里面躺着的那位有消息了。”
    苏柠醒了,路迟绪一路赶到的时候,病床边正围着大大小小的医护。
    主任正在细细检查苏柠的状况。
    顺便给一旁规培的住院医师上课:“基本的反射都存在,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脑部血块是否能吸收,还有她之前的脑震荡,可能会对记忆造成影响,脑震荡的临床特征主要是什么?”
    让人愤怒的、又躲不过的、万恶抽问环节。
    不幸和主任对视上的研究生:“……脑震荡最显著的特点是记忆损伤,其中最常见的逆行性遗忘,表现在患者记不起事故发生当时和事故前一段时间的事情,就比如……”
    话音刚落,从一片混沌之中反应过来的苏柠眨巴着眼睛看着围了她一圈的人:“你们是谁?”
    问出口,苏柠才觉自已问了傻问题,这一片的白和秃顶,简直不要太明显。
    于是她又问:“我怎么会在医院?”
    刚刚回答问题研究生眼神复杂地看她一眼,接着把刚才的话说完:“就比如像她这样。”
    苏柠:“????”
    她怎么辣!!!
    有没有人来告诉她啊!!!!
    主任也有些沉默,逆行性遗忘是脑震荡最常见不过的症状,主要还是看患者的严重程度。
    但苏柠这样,估摸着不会轻。
    几人检查间,路迟绪闯了进来,直奔病床而去,见到半倚靠在床头的人,顿了下脚步才开口:“情况如何?”
    声音平静没什么太大的起伏,情绪稳定,当然如果不是颤抖的声色和手指的话,所有人都这么认为。
    其他人没注意到,作为和路迟绪距离最近,还矮上一截视线的苏柠就注意到了,目光有些茫然。
    得知苏柠可能会有失忆的症状,路迟绪顿了顿,脸色稍变,垂眸看向脸色还有些苍白的人,想碰又不敢伸手:“你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