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1章
    “你另一位朋友?”
    “嗯。”
    孟春没想多说,依然在卷防晒衣。
    一只手活动多少费力了些,她卷了半天,却总会有血迹暴露在外。
    张柯特顺手接了过去,三两下团起来放到一旁。
    孟春说:“丢了吧。”
    张柯特看了她一眼,把那一团丢进了桌边的垃圾桶。
    折腾了一天,又受了伤,孟春有些累了。
    她转头问了一句:“可以走了吗?”
    张柯特不知从哪儿摸出了一支糖,正撕着包装纸,没抬头:“不等那两个早恋的了?”
    孟春一愣:“你也知道?”
    “之前碰到过一次,”张柯特咬着糖,像是在回忆,“在电影院门口吧,两人腻歪得不行,一看见我过去,瞬间离了八丈远。”
    末了,还没忘评价一句:“很拙劣的演技。”
    孟春奇怪:“为什么躲你?”
    “怕我告状啊。”见她依然有点懵,张柯特意识到什么,补了一句,“老徐是宋绍的舅舅。”
    孟春了然:“怪不得。”
    “扣扣——”
    门被推开,曹一行出现在门口:“大夫,还没好吗?”
    “好了。”张柯特把糖咬得嘎嘣响,随手扯了一张注意事项递给孟春,“三天后换药,不方便过来的话就给我发信息,我抽空过去。”
    曹一行敏锐的听出来一丝不对劲,偏偏孟春不觉得有什么,很自然地点头说好。
    他握着门把手的力气紧了紧,笑容如常:“北岩的诊所还提供上门。服务啊,还蛮贴心的。”
    “和诊所没关系,”张柯特朝他笑笑,“单纯因为私人交情。”
    曹一行状似惊讶:“哦?原来大夫和孟老师认识,是朋友吗?”
    闻言,张柯特微不可查地挑了下眉,偏头看向孟春,没接话。
    眼神里的暗示意味明显——你来回答。
    他也很想听一听。
    在她的众多朋友中,他有没有占得一席之地。
    第12章
    ◎他就是张今彦?◎
    曹一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。
    无非是打探一下张柯特和孟春的关系。
    但张柯特不仅没接,还反手把问题丢给了孟春。
    迎着两人或试探、或期待的目光,孟春只说:“确实认识。”
    “——我们是邻居。”
    邻居本人在当天晚上敲响了她家的门。
    彼时,孟春正在卫生间洗漱,开门的是祈盼。
    看到陌生面孔,两人都愣了一会。
    祈盼礼貌询问:“您好,有什么事吗?”
    张柯特同样客气:“您好,我找孟春。”
    祈盼转身朝屋里喊了一嗓子:“春春,有人找。”
    里面传来孟春稍显含糊的声音:“谁啊?”
    “不知道,”祈盼回头看了一眼,语气肯定,“是个帅哥。”
    张柯特笑了笑,主动说:“是她的邻居。”
    祈盼又喊了一嗓子:“他说是你邻居。”
    屋里沉默下来。
    祈盼摸不清她的意思,但又不好一直开着门,索性让人先进了屋。
    张柯特轻车熟路地走到沙发上坐下,甚至还自发倒了杯水。
    末了,还招呼着祈盼过来坐。
    祈盼瞬间对这个人来了兴趣。
    她拉了个板凳坐他旁边,满脸八卦:“这位帅哥,贵姓?”
    张柯特很配合:“免贵姓张。”
    “张?”听到这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姓氏,祈盼缓缓坐直了身体。
    视线在他身上扫过,语气犹疑:“张今彦?”
    张柯特没承认也没否认,只说:“这里的人都叫我张柯特。”
    还真是。
    祈盼压下心里的震惊,目光止不住的打量。
    哪怕她有debuff加成,也很难否认眼前这张脸。
    她很少用大气去形容一个人的长相,他是第二个。
    第一个,是孟春。
    祈盼默默咽下那句差点脱口而出的“般配”,终于明白孟坤为什么选中他做女婿。
    原来是夫妻相。
    颜控人的福音。
    尤其是那颗痣。
    在锁骨偏右的位置,是稍显深的棕色,像是朱砂痣,又比朱砂痣淡一些。
    他皮肤白,这颗痣便格外扎眼。
    孟春出来时,祈盼兴致勃勃的说着,下次化妆的时候她也要点一个。
    “点什么?”
    看到她出来,祈盼兴冲冲的叫她过去。
    “春姐你看,他锁骨上的这颗痣,是不是很绝!”
    孟春不是第一次注意到这颗痣。
    在更早的时候,刚到北岩那会儿,她就看到了。
    那时,他穿着一件白衬衫,毫无怨言的陪她打扫了整个房间。
    八月闷热,空调冷风吹不散劳动时的暑气。
    汗顺着脸颊滑落,接着是脖颈,锁骨,而后没入内搭的白色衣领。
    她递给他一张纸巾,偏头时,一眼便看到了那颗痣。
    孟春对张今彦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,但她总觉得,这样的痣好像是不应该被遗忘的。
    “下次给你也点一个?”
    她的目光过于直接,却很坦诚,张柯特没有避让的意思,笑着迎了上去。
    “行啊,”孟春收回视线,在沙发的另一端坐下,“找我有事?”
    “哦对,”张柯特说,“于老师应该给你说了吧,她给你送了水果。”